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思政教育中的引领辐射作用,11月18日下午,我校思政课教师解维娟受邀前往咸宁实验外国语玉泉小学,为201班40余名学生带来一堂以“三封家书见勇敢——英雄何功伟的故事”为主题的红色思政讲堂。此次活动以本土英雄事迹为纽带,搭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衔接桥梁,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的心田深深扎根,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精研内容:让革命精神“童”样可懂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解维娟老师在前期备课中进行了精心设计。比如,从“严刑拷打不屈服”“高官厚禄不动心”到“亲情面前守信仰”,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读英雄面对考验时的坚定抉择。同时,结合烈士就义前走过的谭家坝鱼泉坡监狱100余级台阶等历史细节,让抽象的勇敢与信仰变得可感、可触、可知。

创新形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为打破传统宣讲的单向输出模式,解维娟老师设计了多个沉浸式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深化认知、引发共鸣。在“守护我的小信念”环节,面对“朋友考试想抄答案”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用“我知道…… 是正确的,所以我会像何叔叔一样,勇敢地……”的句式分享想法,将英雄精神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艰难的选择”互动中,通过“轻拍桌子”与“用力跺脚”的动作选择,让孩子们亲身体会英雄在个人情感与革命大义间的艰难抉择,深刻理解何谓真正的勇敢。课堂尾声,教师还鼓励大家用书画描绘如今的幸福生活、写下勇敢的承诺,让红色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自觉。

协同共进:为思政一体化建设探路径
此次红色讲堂是我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举措。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校教师主动下沉小学课堂,既发挥了高校在红色文化研究、思政内容阐释方面的优势,又通过与小学教育场景的适配,探索“高校主导内容研发+小学适配教学场景”的协同育人模式。活动结束后,咸宁实验外国语玉泉小学教师代表徐晓雯表示,高校思政教师带来的红色讲堂,不仅为小学思政课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更让老师们学到了将厚重历史转化为儿童化表达的方法。未来我院将继续以本土红色资源为切入点,深化与地方中小学的合作,通过联合开发思政课程、开展师资培训、组织红色研学等形式,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教育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高校力量。
撰稿:解维娟
图片:徐晓雯
一审:朱金娥
二审:龚斌安
三审: 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