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学院)2023级现代农业技术3班,有一位来自恩施利川的女孩张小琴。她怀揣对农业的赤子之心,以“种苗繁育员”为职业目标,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种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在田野乡间书写新时代农科学子的青春篇章。
萌芽:一粒种子的初心
生于“世界硒都”恩施利川,张小琴自幼目睹父辈们面对山区农业技术滞后的困境,从家乡特色作物种苗依赖外调的现状中,萌生了“以种业振兴乡村”的信念。2023年考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后,她便确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成为一名专业的种苗繁育员。她立下志向:“我要把每一株苗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培育,让它们在田间地头茁壮成长。种苗是农业的‘芯片’,我要用技术让家乡的土地长出自己的良种!”
破土:在专业沃土中汲取养分
张小琴深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她系统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等课程,连续两年专业课成绩位列前茅,获得2024——2025年度国家奖学金,并考取农作物种植技术员等技能证书。在组培室中,她反复钻研组培育苗技术,从培养基配制到无菌操作,精准掌握每个环节,为种苗繁育打下坚实基础。

图1 张小琴同学考取农作物种植技术员等技能证书(三级/高级工)
除了课堂学习,她还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实训。2024年2月,她赴湖北谈红鳝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黄鳝养殖基地实习,虽非直接从事种苗工作,但她从中领悟到生态循环农业的理念,拓宽了农业视野。同年7月,她在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担任种苗繁育员岗位实习,亲手参与播种、育苗、嫁接、管理等环节,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图2 2024年2月张小琴在湖北谈红鳝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黄鳝养殖基地实习实训

图3 2024年7月张小琴在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担任种苗繁育员岗位实习
2025年4月,她又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尚屋朱农果采摘园开展梨树疏果专项课程实训,将理论应用于果树养护,提升种苗适应性管理能力。这些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价值。

图4 2025年4月25日张小琴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尚屋朱农果采摘园开展梨树疏果专项课程实训
拔节:以赛促学,锤炼强农本领
“要锤炼强国之技。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做到敬业勤业精业,努力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张小琴的竞赛之路注入磅礴动力。她将赛场视为检验学习成果、锤炼种苗繁育技能的淬火炉,在多项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展现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的专业风采。
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她始终坚持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
在2024年6月举办的“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张小琴所在团队的作品《“鳝”行天下——黄鳝种苗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与创新》荣获金奖。该项目针对黄鳝种苗人工繁育这一产业难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鳝苗成活率,展现了她在水产种苗繁育领域的技术积累。

图5 “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张小琴参与的《“硒”望无限——富硒农业产业升级赋能探索者》项目,在多个重要赛事中屡获殊荣:2024年10月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铜奖,2025年5月又荣获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这个项目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吴浩林的创业实践形成了良好互动。吴浩林团队在双溪桥镇杨堡村通过“给作物定制‘营养餐’”,成功实现了在非富硒地区培育富硒农作物的突破。张小琴正是从这样的实践中汲取灵感,将先进的组培技术应用于富硒种苗培育,使作物产量较传统留种提升20%以上。

图6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铜奖

图7 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在“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张小琴与团队完成的《补充不同蛋白源对亮斑扁角水虻生殖力的影响》项目荣获三等奖。这项研究不仅体现了她在农业种质资源开发领域的探索广度,也为循环农业和饲料蛋白的可持续供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图8 “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
张小琴深知,种苗繁育是农业的根基,其技术突破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在备战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她针对农作物种苗抗病性弱的瓶颈,反复试验不同基质配比与嫁接方法,最终摸索出高抗性种苗培育方案,该成果最终获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现代农业赛道高职组铜奖。在“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她凭借对现代化育苗设备的精准操作和对种苗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荣获“中银杯”湖北省技能大赛现代农业赛道二等奖。这些奖项背后,是她将竞赛项目与种苗生产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深入思考,真正体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实践导向。

图9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现代农业赛道(高职组)铜奖

图10 2025年“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农业赛道二等奖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张小琴将竞赛项目与种苗繁育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在技术创新中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她说:“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淬炼,让我更加明确种苗繁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方向性。”这种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担当。
成林: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中国式现代化少不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乡村振兴蓝图,指引着张小琴将所学技能服务乡村建设的行动方向。她不仅是技能赛场上的佼佼者,更是扎根乡土的“农技推广员”。
作为生物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七彩树嫁接社团”社长,张小琴积极组织并参与农业技术科普活动,将轻基质育苗、高效嫁接等先进种苗繁育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她先后在咸宁周边开展技术推广活动10余场,累计培训人数超500人次,帮助学员解决蔬菜、果树种苗成活率低的难题。她还多次在“七彩树”园艺协会组织的植物领养活动、嫁接活动、黄精种植中担任技术指导,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社团先进个人”,其服务精神广受师生和群众好评。

图11 张小琴组织种植黄精活动

图12 张小琴组织果树嫁接学生技能竞赛活动

图13 张小琴获2024-2025年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社团先进个人
归心:学成返乡报桑梓
作为一名从恩施利川走出来的女孩,张小琴始终不忘家乡的培育之恩。她在职业规划中明确写道:“恩施作为‘世界硒都’,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但种苗产业仍存在对外依存度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我立志返乡后,投身种苗繁育一线,推动建设现代化种苗工厂,让家乡的农民用上放心、优质、高产的本土良种。”这一规划不仅源于她对家乡的热爱,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层实践。
她的返乡规划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职业本科的奋斗目标相呼应,为学校探索“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服务创新链”的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鲜活案例。她以扎实的技能功底和清晰的职业理想,诠释了新时代职业院校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榜样。
结语:育苗成林,强农有我
从鄂西山区到荆楚学堂,从技能赛场到乡间地头,张小琴以种苗繁育为职业起点,以强农兴农为使命追求,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书写着青春的答卷。她的成长历程,是千千万万农科学子的缩影——他们牢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嘱托,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张小琴正是千千万万农科学子的缩影,他们扎根土地、心怀家国,在新时代的田野上播种希望、育苗成林。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她能在种苗繁育的岗位上绽放光彩,为湖北农业强省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熊章正
一审:曾方
二审:王宗莉
三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