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鱼县的田间地头,提起王国雄和他的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户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从农资系统走出的创业者、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学员,带领合作社从 200 亩菜地发展为辐射万亩的现代农业标杆,不仅自己成为远近闻名的 “蔬菜大王”,更让 67 户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书写了一段 “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的农业传奇。

破局:从 “单打独斗” 到 “抱团突围”
“17 年那场洪水,1000 亩毛豆绝收,200 多万打了水漂。” 王国雄至今记得那次惨痛教训。上世纪 80 年代在农资系统工作的经历,让他深知农民 “单打独斗” 的艰辛 —— 国企改制下岗后,他从农资销售转型种菜,2010 年创办富德合作社时,最初也走着 “自己种几千亩” 的老路,却屡屡被自然风险和市场波动 “上一课”。
“在‘一村多’学到的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帮我理清了思路。” 王国雄说,课堂上 “聚焦核心优势、整合资源互补” 的理念,让他明确了合作社的转型方向:农民擅长田间管理,就负责种植;合作社则聚焦育苗、品种改良、市场对接等关键环节。如今,合作社虽自有面积 3000 多亩,却通过松散型合作模式带动周边 1 万多亩土地发展。“我们负责育苗、引种、销售这些‘技术活’,农民专心把好种植关,形成完美互补。” 这种模式让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也让更多农户愿意 “跟着干”。
筑基:从 “靠天吃饭” 到 “科技赋能”
走进富德合作社的育苗基地,120 亩现代化大棚里,“水漂苗” 技术正显神通 —— 即使高温天气,幼苗仍能保持整齐健壮。2022 年,王国雄投资 600 万元成立湖北嘉多收种苗有限公司,建成这套水漂苗育苗基地,年育苗量达 8000 万株,可满足 1.2 万亩大田移栽需求,彻底解决了农户 “育苗难、苗不齐” 的痛点。

“不仅要育好苗,更要引好种。” 王国雄带领团队引进的 “二红” 莴苣等品种,让农户收益比传统品种高 20% 以上。通过错时种植、种养轮换模式,合作社 9 个品种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家余富德” 商标成为市场硬通货。2019 年,合作社 3000 亩基地入选首批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 生产基地,每天 4 万斤蔬菜直供港澳,凭借 “港澳标准” 赢得高端市场青睐。
共富:从 “愁销路” 到 “稳增收”
“以前种啥啥难卖,现在合作社包销,价格还高 10%!” 社员老周算起增收账:加入合作社后,家里 6 亩地年收入从 4 万多涨到 7 万多,“种苗、技术、销路全不愁,咱就专心把菜种好”。
这背后是王国雄搭建的全产业链服务:产前统一供苗供种,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产后保底回购。通过与中百超市 38 家门店联营,以及广东丰多采等企业合作,产品远销全国 20 多个省市。从农资销售到 “蔬菜大王”,王国雄的转型之路,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以科技筑牢根基,以合作凝聚力量,以市场打开空间。如今,富德合作社的育苗棚里,不仅育出茁壮的菜苗,更育出了农民的希望与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图文:李明
一审:李波
二审:高峰
三审:易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