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市柳山湖镇柳山村,一片充满生机的水域正孕育着无限可能,这里便是湖北谈红鳝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黄鳝养殖基地,咸宁职院2023级“一村多”学员、基地负责人谈红凭借着创新与坚持,让黄鳝养殖成为当地的特色致富产业。

2000年,15岁的谈红跟着父亲学习养殖,养过鸡、鸭、鱼、蛇,且小有成就。2020年,谈红返乡踏上黄鳝养殖之路。彼时,黄鳝养殖主要依赖自然繁殖,野生苗种供应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昂且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谈红毅然决定投身黄鳝苗种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把握鳝鱼产卵时间是首要难题。谈红经过数月摸索,练就了通过触摸鳝鱼肚子就能精准判断鱼卵成熟度的专业手法。孵化环节更是挑战重重,受精卵必须在亲鳝吐出的泡沫中孵化,否则难以存活。谈红团队一次次实验,不断推翻重来,最终创造出类似泡沫的孵化环境,在2021年底成功实现黄鳝苗种人工繁育,苗种受精率达80%以上,孵化率、成活率达90%,填补了咸宁市鳝鱼人工繁育的空白。

为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谈红引入工厂化养殖模式。走进室内养殖工厂,约20000个箱子整齐排列,每个箱子里有2000到3000颗卵,仅需10天左右就能将卵育成小鳝鱼,随后转移至恒温水箱或仿生水塘继续养殖。养殖区全年保持30℃恒温,室外黄鳝冬天冬眠时,这里的黄鳝依旧能正常生长,养殖周期从传统的15个月缩短至9个月。
不仅如此,谈红鳝业累计培训鳝农800多人次,还吸纳30余名周边村民务工,人均年纯收入增长约10000元 ,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谈红并未满足于此,面对全国每年80至100亿尾、湖北超20亿尾的鳝鱼苗种缺口,他乘势而上,投资新建黄鳝苗种繁育车间项目,增添生产管理用房、储苗池、实验室及鳝鱼繁殖生产配套设备等,致力于打造从黄鳝种业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基地获得了湖北省院士工作站、湖北科普基地、湖北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等省级荣誉,养殖方式有仿生态繁殖、人工繁殖、四季恒温养殖和外塘养殖4种,基地规模在全国屈指可数。
谈红在赤壁柳山湖的黄鳝养殖探索,不仅为解决鳝鱼苗种紧缺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水中黄金”正沿着他开辟的道路,游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带领更多人走向富裕。
图文:李明 朱祠艺 刘雨婷 蒋伊蕊
一审:陈金锋
二审:李明
三审:易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