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风雨铸魂 精神永续

时间:2025年11月20日 点击: 作者:袁剑锋 打印本页

为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传承抗洪精神等“三大精神”,结合"技能校园"建设实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11日特别邀请赤壁市烈士陵园保护中心曾铭、沈双敏,赤壁市疫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副主任陈思思,嘉鱼县烈士陵园管理所讲解员刘彪等同志莅临我校,开展主题教育宣讲。200余名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浸润心灵的精神盛宴。

刘彪以"风雨中的生命壮歌"为题,深情讲述了抗洪抢险中跨越时空的英雄故事。英雄们用"每一袋沙袋都承载着守护家园的决心,每一道身影都凝聚着江淮儿女众志成城的力量"的生动描述,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与烈士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滚烫的信仰力量直抵人心。冲锋在前的英雄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汛情是无声的命令,防汛就是沉甸甸的责任。呼吁学子们用生命点亮生命,“照亮英雄来时路,温暖后人前景中!”

陈思思通过讲述一位从事预防工作近30年的卫生人员的故事,展现了他在面对上海疫情时,坚守抗疫一线的坚定决心。尽管面临感染风险,他依然全心全意投入抗疫战斗。陈思思以充沛的情感向同学们朗读这位卫生人员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也让在场的学子们深受触动,他们不仅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家庭的深情,更体会到一名抗疫战士对职责的忠诚。陈思思进一步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呼吁青年一代珍惜当下,铭记那些为守护人民健康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她指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正是新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这样的故事,她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于担当,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学生眼中闪烁着感动与思考的泪光。

沈双敏围绕漆昌元的故事展开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讲述。漆昌元,这位在革命烽火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他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沈双敏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将漆昌元那不畏艰险、舍生取义的精神娓娓道来。她提到漆昌元在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时,始终坚守党的秘密,那种对信仰的坚定令人动容。他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更是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赤子,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犹如一股强大的力量,穿越时空,深深地震撼着现场每一位学子的心灵,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与牺牲,也让大家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漆昌元这样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曾铭同志以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切入点展开宣讲,重点介绍了该陵园开展烈士寻亲活动以来涌现出的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其中,胡金海同志的事迹尤为突出。胡金海同志在战争中侥幸逃生,但因无名烈士的遗物而被误认为是胡金海并设立墓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77岁的胡金海同志最终找到了刻有自己姓名的墓碑。每逢清明佳节,胡金海同志都会前往烈士陵园,不仅为战友扫墓献礼,更以特殊方式弘扬革命精神,传递生命价值。其事迹深刻诠释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传承红色记忆、赓续革命历史的坚定信念。

此次专题讲座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宣讲嘉宾结合亲身经历,用饱含深情的讲述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与无私奉献精神,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他们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活动中,师生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意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图文:袁剑锋

一审:朱金娥

二审:龚斌安

三审:李明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118号

办公室电话:0715-8255518  

招生办电话:0715-8259788、8066656  

信访接访电话:0715-8255518、8217038

扫码关注我们新媒体

版权所有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鄂ICP备:10021055号-1公安部备案号:42120202000035、421202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