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年咸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手(无人机飞手)技能提升专题班(第一期)正式开班,来自全市各村镇的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村级后备干部等50余名农业从业者齐聚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为期12天的无人机飞手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咸宁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旨在培育专业农机人才,加速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

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采用“理论+实操+考证”闭环教学模式,构建全方位培养体系。理论课堂上,专业教员系统讲解农用无人机构造、飞控原理、飞行安全法规等核心知识,结合咸宁本地水稻、果树等作物特点,深入剖析病虫害精准识别、农药科学配比与变量喷施技术,同时涵盖电池维护、应急处理等实用内容,为实操环节筑牢基础。
实操现场更显“科技范儿”。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教员采用“一对一示范+分组练习”模式,指导学员开展手动起降、圈地打点、智能航线规划等实战训练,从平原地块到丘陵场景反复演练,重点强化精准喷药、作业数据记录与分析等核心技能。“以前人工打药一亩地要半天,无人机几小时就能完成几十亩,还能减少药害风险,这技术太实用了!”参训学员握着操控器感慨道,专注练习中不断提升操作精度。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是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无人机+农业技术+安全规范”深度融合,助力解决农业生产效率难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积累的涉农人才培养经验,组建“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师资团队,确保培训内容贴合生产实际。培训结束后,学员将参加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合格者可获《AOPA无人驾驶航空器操作证》及《高素质农民培育证书》,为从事专业飞防服务奠定基础。

随着低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推进,无人机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新引擎”。此次专题班的举办,不仅让学员掌握了先进农机技能,更点燃了“科技兴农”的热情。下一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技能培训,培育更多懂技术、知规范的“空中新农人”,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管理科技化进程,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胡志强
文:郑玲
一审:黄远
二审:吴义三
三审:李明